大河網(wǎng)訊(記者 莫韶華)依水而生、因水而興的開封,數(shù)千年來與黃河榮辱與共、休戚相關。10月12日,由中央網(wǎng)信辦網(wǎng)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的“母親河畔的中國——溯源黃河文脈 講好黃河故事”網(wǎng)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了開封黃河黑崗口險工。
大河奔騰又一秋,站在開封黃河黑崗口觀景臺上極目遠眺,涼涼秋風心曠神怡,黃河的各種風韻競相展示,引發(fā)無盡遐想。
在當?shù)厝罕娧壑校?ldquo;臟亂差”的黑崗口通過生態(tài)工程治理,搖身一變成了當?shù)匦聲x網(wǎng)紅打卡地。
黃河有“銅頭鐵尾豆腐腰”之說,黑崗口河段就是“豆腐腰”中的“豆腐腰”。明萬歷年間,黃河于此三次決口,險工開始形成;明崇禎九年(公元1636年)河決黑崗,自此成為著名險工;崇禎十五年,李自成于此處決堤水灌開封城,開封37萬人僅存3萬。乾隆二十六年(公元1761年)此處再決口。
“于謙、林則徐等歷史名人,都曾在此治過河,也取得了巨大成效,但卻沒能從根本上治住。”開封市第一黃河河務局局長潘佳良說,新中國成立后,黑崗口險工也有22年出險,共發(fā)生險情121壩次。
如今的黑崗口是一項集生態(tài)景觀、防洪保安、娛樂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生態(tài)綠化景觀之地。
記者還發(fā)現(xiàn),在黑崗口觀景臺旁,有一棵泡桐樹尤為突出。潘佳良介紹,這是一棵“幸福桐”。這棵桐樹見證了黃河的歲歲安瀾,見證了黃河由害河變成利河,而“幸福桐”的名字也剛好和“幸福河”呼應。黑崗口以黃河為中心進行的黑崗口生態(tài)建設工程造福了當?shù)厝罕?,讓市民閑暇時可在此賞黃河美景、品黃河文化。
潘佳良告訴大河網(wǎng)記者,開封的黃河干流在境內有88公里,流經(jīng)四區(qū)一縣12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流域面積264平方公里。而黑崗口在黃河防汛歷史上以“險”出名,這里流經(jīng)的黃河是典型的游蕩性河段,主流擺動較為頻繁,極易形成橫河、斜河等畸形河勢,從而發(fā)生險情。
驅車走在開封黃河廊道示范帶,被成片成片的綠色包裹著,一眼望不到邊。在開封懸河落日觀測點,蘆葦搖曳,飛鳥云集,落日余暉照耀在水面上,碧波蕩漾,一幅“長河落日圓”的山水畫赫然在目。附近的居民總是三三兩兩地來到這里,圍坐在一起聊天,享受靜謐美好的幸福生活。
據(jù)介紹,為了讓新老城區(qū)水系貫通,把死水變活、污水變清,開封實施了“一渠六河”連通綜合治理工程,也是“黑臭水體治理”和“四水同治”的重點工程。通過該項工程的實施再現(xiàn)了開封歷史上“水中有城,城中有水”的北方水城風貌,可以說,“一渠六河”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生態(tài)工程。